測溫錐的用途
陶瓷產(chǎn)品生產(chǎn)中需要有效的溫度測量,但多數(shù)測量手段或工具在時間和空間上均受到限制。而測溫錐(測溫環(huán))可以確定什么時候燒制已經(jīng)*、或者窯爐是否提供了足夠的熱量保證陶瓷的熟化、或者窯爐中是否存在溫度的差異、或者在燒制過程中是否有問題。測溫錐(測溫環(huán))測定的燒制過程是溫度和時間的綜合效果。它為用戶提供了直觀的保證,確保燒制過程每天都*,從而減少不必要的廢料產(chǎn)出,提高生產(chǎn)率。
測溫錐的使用說明
測溫錐的變形會隨著過程的進行而加快,在彎曲的早期,在60℃/小時的升溫速率時10°的彎曲代表了溫度變化5℃;而在升溫的后期,10°的彎曲只是代表溫度變化1℃。大部分的窯爐的頂部和底部之間是有溫度差異的,溫度差異的大小依賴于窯爐的設計、加熱電阻的使用年限、窯爐中陶瓷制品的放置和分布。一般來說,窯爐有較大的溫度差異,把測溫錐放置在底部、中部和頂部的架上來測定在燒制過程中到底有多少溫度差異,燒制后,仔細觀察測溫錐(測溫三角錐)的情況:如果在底部的支架上,導錐只是彎曲了一半說明陶瓷燒制的溫度偏低了半個熱度;如果頂部架上的后備錐彎曲了一半,說明燒制過程偏高了半個熱度,頂部和底部的溫度確實存在溫度差異。如果你發(fā)現(xiàn)了差異,改變陶瓷制品的放置方式來減小這種溫度差異,增加一個向下的通風也會平衡窯爐內(nèi)的溫度差異。
在使用中,當窯爐放置產(chǎn)品時標準測溫錐被放置在產(chǎn)品旁邊;如果測溫錐測量的目的是測量頂部與底部、邊緣與邊緣之間的溫度差,因此測溫錐必須放置在窯車的頂部、底部和邊緣;如果溫度是均勻的,目的是每一車,每一爐比較,必須將測溫錐放置在窯車的同一位置。燒制結束后,測量測溫錐彎曲的角度,比較好的效果是測溫錐的彎曲角度要大于20°、但必須小于100°。對于大部分的質(zhì)量控制來說,測溫錐彎曲角度的測量得到的溫度偏差在5°以內(nèi),是足夠了。
正確選擇測溫錐的型號
在燒制過程中,時間和溫度都會影響陶瓷的燒成和熟化,測溫錐的彎曲正是反映了陶瓷的燒成和熟化。因此用戶在選擇適合自己窯爐的測溫錐時一定要事先經(jīng)過實驗來找出適合本窯爐的測溫錐。測溫錐的錐號越大其彎倒時效溫度就越高,從安全使用要求來規(guī)定,每次放置3個相鄰錐號為一組,低號的為導錐;高號的為后備錐;中間錐號為燒制錐,溫度應盡可能選擇接近產(chǎn)品燒結的時效溫度。燒結完成時,測溫錐的直觀反映為:低號錐全彎倒為警戒,中間號錐彎倒50°-90°為測定時效溫度,高號錐略彎為指示。
加熱速率會嚴重影響測溫錐開始發(fā)生變形彎曲的溫度、彎曲的速率、以及測溫錐的終點溫度(即測溫錐的時效溫度)。一般來說,測溫錐加熱速度越快,測溫錐的變形彎曲溫度也越高,測溫錐的終點溫度也隨著加熱速率的增加而增加。大部分的陶瓷的熟化是在燒制過程的后100℃內(nèi),測溫錐的變形彎曲也是這樣的。
由于大部分的燒制過程有一定的保留時間,有效加熱速率必須說明保留時間這個變量。一般來說,用戶可以通過陶瓷在燒制的后100℃階段的總時間來計算有效加熱速率;舉例來說,假如窯爐的終點溫度是1200℃,在1100℃升溫至1200℃的過程中,耗時2.5小時;如果在1200℃保留1小時,然后從1200℃冷卻至1100℃耗時0.5小時,因此在后的100℃內(nèi)總的時間為4小時,由此有效升溫速率為100℃除4即25℃/小時 。如果知道了升溫速率便可以將測溫錐的彎曲角度轉化為時效溫度,我們由此可以測定窯爐或者窯爐車的溫度差異。
保留時間也會影響測溫錐的變形或彎曲,一般來說,燒制過程升溫到一個平衡溫度,然后在該溫度停留1-2個小時,便必須提高測溫錐一個熱度號;停留4-10個小時,必須提高測溫錐二個熱度號;停留10-20個小時,則必須提高測溫錐三個熱度號?!?/span>
影響測溫錐變形彎曲的其他窯爐條件
氧化和還原氣氛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測溫錐的變形彎曲;
固體燃料產(chǎn)生的灰塵落在測溫錐上,可能會影響測溫錐的變形彎曲;
火焰會使得測溫錐頂端熔融,應避免將測溫錐放置在火焰處或通風口;
過高的輻射熱或測溫錐附近的冷表面也會影響測溫錐的變形彎曲,因此測溫錐放置的條件應該與陶瓷制品*